首页 美容 > 正文

科普:关于儿童多动症的七大误区,许多家长仍未完全明了!_焦点速读

2023-05-03 14:05:20 成都儿科孟奶奶

说到多动症,孟青主任的发育行为科门诊经常遇到两个极端。

一个极端是孩子只是活泼好动,结果父母就火急火燎地来看医生:


(资料图)

“医生,孩子在家里随时跳上跳下的,休息五分钟,整个下午都是精神的,不能安静地坐下来,是多动症吗?” “那天我在网上帮孩子做了一个儿童多动症测试,得分很高,医生你看是不是真的有多动症”

#儿童多动症#

另一个极端是,孩子多动症的表现非常明显了,但“淡定”的家长不愿重视起来:

“小时候好动,长大后才聪明!” “我们俩都没有问题,孩子一定正常,再大一点就对了!” “多动症是现在人们编造的疾病,倒回30年哪里有这些?冷静点!”

多动症是一种诊断明确的临床疾病。近年来,随着人们对这种疾病的了解越来越多,导致认知误区也多了起来。接下来,孟青主任从七个误区告诉家长,对于多动症不要太焦虑,但也不能太轻视。

误区一:儿童多动症就是“爱动”

许多家长认为,儿童多动症就是孩子爱动、好动的表现。实际上,多动症的核心症状包括注意力不集中、多动和冲动三个方面。不同的患者表现出的症状不尽相同,有的孩子可能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,而不一定非常活跃。

若有更多多动症问题, ▼▼▼

误区二:多动症是家长教育不当导致的

有些家长认为,孩子患上多动症是因为他们教育不当或溺爱。实际上,多动症是一种具有遗传因素的神经发育障碍,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无直接关系。当然,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康复具有积极作用。

误区三:多动症是一种智力障碍

儿童多动症患者的智力并无明显异常。事实上,很多患者的智力水平处于正常范围,甚至有超常表现。多动症可能导致学习困难,但这主要是由于注意力不集中、多动和冲动等症状影响学习表现,而非智力问题。

误区四:儿童多动症只能用药物治疗

药物治疗是儿童多动症的常见治疗手段,但并非唯一手段。心理治疗、行为训练、家庭教育等综合治疗方法同样重要。对于轻度患者,非药物治疗手段也可以取得良好效果。家长应在医生建议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。

误区五:多动症孩子无法融入社会

多动症患者虽然可能在学习和社交方面面临挑战,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无法融入社会。通过适当的教育和支持,他们可以学会自我调节、控制冲动和提高注意力。实际上,许多成年后的多动症患者在社会和职场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。关键在于家长和老师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和支持,帮助他们克服困难。

误区六:多动症是一种孤立的症状

儿童多动症并非孤立存在的症状。许多患者还可能伴有其他心理、行为或情绪障碍,如学习障碍、焦虑、抑郁等。因此,在评估和治疗多动症时,专业医生会全面了解患者的状况,确保针对性地进行干预。

误区七:儿童多动症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消失

虽然一部分多动症患者在成年后症状得到缓解,但并非所有患者都能完全摆脱多动症的困扰。约有60-70%的儿童患者在成年后仍然受到多动症的影响。因此,家长和患者应对多动症保持长期关注,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治疗和应对策略。

▼▼▼

如果您怀疑孩子有多动症,但不方便前来就诊,可选择视频问诊服务(节省来回的时间和交通费用)。

关于儿童多动症,家长们需要摒弃这些误区,以更科学、全面的认识来面对。多动症患者需要家长、学校和社会共同关爱和支持。在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下,患者完全有可能克服困难,实现自身价值。希望本文能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儿童多动症,为孩子提供更有力的支持。

关键词:

责任编辑:宋璟

返回首页
相关新闻
返回顶部